bjgbadmin

About bjgbadmin

该作者尚未填入任何详情
So far bjgbadmin has created 4 blog entries.

高频电波刀在宫颈疾病中的应用

2019-12-28T08:58:58+08:00

高频电波刀在宫颈疾病中的应用 高频电波刀的电圈切除术(LEEP)是1981年法国学者首次报道的。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LEEP手术的另一个提法为“大环状宫颈移行带切除术” 一、 高频电波刀的原理: 高频电波刀是采用高频无线电刀通LOOP金属丝由电极尖端产生3.8兆赫的超高频(微波)电波,在接触身体组织的瞬间,由组织本身产生阻抗,吸收电波产生高热,使细胞内水分形成蒸汽波来完成各种切割、止血等手术目的,但不影响切口边缘组织的病理学检查。高频电波刀与传统电刀的原理是不同的:传统电刀是由电极本身阻抗,因电流通过而产生高热来达到手术目的,输出频率是0.3-1.0兆赫,而高频电波刀射频转化的热能产生于组织内部,由射频产生正弦波使细胞内水分震荡,产热蒸发,发射术所接触的细胞破裂从而使组织分开,而射频发射极本身不发热。 二、 高频电波刀的优点: (1) 高频电波刀是由多种电极组成的,包括环形、球形、针形、三角形、方形等。 (2) 包括射频技术所有的功能:切割、凝血、消融、蒸发、清楚、收缩、电灼(包括激光和电刀的所有功能,且没有他们的副作用); (3) 手术精确,可以达到传统电刀达不到的非常精细的手术效果; (4) 微创:无压力切割,组织损伤小(损伤深度小于20微米,很少有纤维形成,术后很少发生疤痕); (5) 很不发生传统电刀所造成的组织拉扯、碳化的现象,约2/3的病人可以得到不影响病理检查的组织标本。 (6) 痛苦小,不用麻醉或仅用局部浸润麻醉,并发症少(出血和感染少); 7) 安全:不需要负极和地线,无触电及烧灼的危险; (8) 对手术室无特殊的要求,可在门诊进行; 三、 LEEP手术的适应症: (1) 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宫颈外翻、宫颈白斑、宫颈息肉(颈管内大的息肉或多发息肉); (2) 宫颈湿疣,亚临床HPV感染可用药物治疗,但如果HPV-16、HPV-18型或合并CIN,或病变范围较大,无条件随访者,应行物理治疗或LEEP治疗; (3) CIN;怀疑CIN2或CIN3:持续CIN1或CIN1随访不便的患者。CIN3包括重订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而LEEP只适用于重度非典型增生,但不宜用于宫颈原位癌,LEEP治疗原位癌后的复发率是29%,而传的冷刀治疗后的复发率是6%。 (4) 怀疑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 (实习编辑:陈战锋)

高频电波刀在宫颈疾病中的应用2019-12-28T08:58:58+08:00

逾八成职场女性存在焦虑、抑郁,“性别歧视”成为威胁

2019-12-28T08:58:06+08:00

逾八成职场女性存在焦虑、抑郁,“性别歧视”成为威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公众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引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近日,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与澳佳宝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职场女性心理健康绿皮书》(以下简称《绿皮书》)显示,中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达61.5%,为全球最高,近九成职场女性在家庭健康方面充当着决策者的角色。不过,逾八成职场女性在过去一年中都面临焦虑和抑郁问题的困扰。 职场女性焦虑困扰 原因来自工作压力 《绿皮书》通过在线问卷的方式研究取样,共收集1199个年龄在20岁至59岁之间的职场女性心理现状反馈样本,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展示职场女性在过去一年中以及孕产期的心理健康状况。 其中调研结果表明,约85%的职场女性在过去一年中曾出现过焦虑或抑郁的症状,其中约三成女性“时不时感到焦虑和抑郁”,7%的女性甚至表示自己“总是处于焦虑或抑郁状态”。随着年龄层的下降,职场女性中出现焦虑或抑郁状态的比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80后、90后中均有约四成的女性“时不时”或“总是”感到焦虑或抑郁。 对于中国职场女性来说,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工作压力、经济状况和外貌身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生理期变化、年龄增长、婚恋和家庭等问题也影响着职场女性的心理健康。 具体而言,工作压力、经济状况横跨不同年龄阶段,成为影响中国职场女性心理健康的第一和第二大因素。越年轻的一代,在这两方面的困扰越多。 “一线城市的职场女性会承受更大的工作压力。”采访中,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医心理师、主治医师王亚娜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职场女性出现心理问题的诱因比较复杂,因为她们有多重身份,需要兼顾家庭和职业。其中产后哺乳期的女性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因为哺乳无法进行药物治疗,哺乳假等权益得不到保障,在公司也得不到相应的关怀。 在职场上,与领导关系不和、被歧视排挤、努力后得不到相应回报等,都影响到了现在职场女性的心理健康。在年轻职场女性中,情感问题、原生家庭的问题、和领导同事的关系的问题、独居都是造成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2019年中国女性平均月薪为7245元,薪酬均值为男性的77%;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对全国的女大学生进行的调研显示,高达86.6%的女大学生受到一种或多种就业歧视;智联招聘《2019中国职场女性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女性因“性别歧视”导致晋升受阻的比例是男性的10.6倍。 在北京工作的女性陈如在朋友圈写下了“女人当自强”5个字——她曾因为严重痛经向领导请假一天,而得到的答复是“拿假条交给人事部,扣全勤”。 “在微信群里,我们经常吐槽现在给女性的保护假并未真正落到实处,不少假期只是画饼充饥。比如痛经假,几乎没有女性会请。毕竟用人单位占有很大的主导权,特别是民营企业对于女性的工资、奖金、职务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企业可以通过自由裁量的方式,让女性有假不敢请。”陈如无奈地说。 对于干了7年人力资源工作的钱月来说,面对求职简历上“已婚、已育、一子一女”等字眼时,已不会再像最初那样“会意一笑”。 “以前在外企筛选求职简历时,经常看到女性应聘者对子女情况作介绍。近两年,在国内企业的应聘求职简历中,也开始出现这样的介绍,言下之意很清楚——已经有了两个孩子,肯定不会再生了。”同样身为女性的钱月,面对这样的变化有些无奈,“可见现在这种性别歧视并没有任何减退”。 2019年2月,人社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妇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该通知对解决就业性别歧视的方式、监管、处罚以及辅助保障措施进行了具体规定。 但在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教授刘明辉看来,因为目前我国法律仍无就业性别歧视定义,导致法院处理案件时困难重重,劳动保障监察员也难以认定就业性别歧视,有时连人力资源管理者和求职者也拿不准自己是否造成或遭遇了就业歧视。因此,当务之急是在法律中界定性别歧视定义。 “不管歧视行为是出现在招聘启事上还是后续操作上,都属于违法行为,隐性就业歧视的危害往往更严重,更需引起关注。”刘明辉认为,针对隐性就业歧视,一方面需要国家降低企业用人成本,继续完善反就业歧视的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将举证责任转移规则引入司法实践刻不容缓,受害人只要提出用人单位有就业性别歧视嫌疑,举证责任就应转移给用人单位,单位需要证明自己不存在性别歧视行为,阐明不予录取的理由。 心理咨询效果不佳 行业乱象有待规范 《绿皮书》显示,仅有约6%的中国职场女性倾向于通过咨询心理专业人士进行问题疏导。在没有咨询过心理专业人士的那部分人群中,超过四成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必要咨询,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解决。 采访中,不少受访女性也表示曾尝试过心理咨询,但似乎并没有起到作用,反而愈加严重。北京白领王月(化名)就曾因为失恋和工作压力过大,求助过网上心理咨询工作室。 王月选择的是一家上传了工商执照和资质证书的心理咨询网店,该店铺只提供一对一电话治疗服务,业务范围包括“婚姻挽回、情感分析、失恋分手、失眠焦虑强迫症治疗、性心理困惑”等,工作时间为每天8时至23时,承诺分析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每小时的咨询价格分为四个档次:普通150元、中级200元、高级300至400元、专家级500元及以上。 “我和店铺客服说明了失眠焦虑状况,客服推荐先体验50元20分钟的咨询,然后再决定是否正常续费。”王月说,联系她的是自称美国约克大学心理学毕业的赵博士,主治失眠、焦虑、社交恐惧等心理疾病。整个通话比较顺利,对方给了一些治疗睡眠的建议和方法,20分钟一到,系统自动挂断,“还有措辞玄之又玄的,刚开始说了一套机械因果论,我问具体问题时却避而不答,转而又开始走算命大师的路子”。 有轻微强迫行为的北京白领方薇,曾经迷上网上一种提供“心理咨询”的服务。“不用去医院,就可以向咨询师倾诉自己的压力,对方不仅可以帮助疏导烦恼和压力,还可以指点一些人际关系上的方法”。 不过,使用一段时间后,方薇发现,咨询师说的方法她自己在网上都能找到。 方薇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当初之所以选择在网店进行心理咨询,主要是图方便,“现场咨询有时不太适合职场人群,但因工作、家庭都有太多烦心事,无处发泄,平台咨询为此类人群提供了便利”。 对此,在北京从事心理咨询业务的陈小波分析认为,目前心理咨询还没有被大多数人认可,许多人都认为做咨询的人就是有精神病,“所以讳疾忌医,有的人不愿意通过常规途径去找正规心理咨询师”。 据王亚娜介绍,现在国内的心理学大多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并不适合国内的思维方式,且国内的心理咨询师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在实践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很多人咨询过一两次后感觉没用就不再去了,从而无法进行系统定期的治疗。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心理学专家在进行中国化的心理学系统建设,尤其是结合中医进行治疗。 “国内的心理咨询市场有待规范化,之前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在考取和培训上并不规范。”王亚娜说,根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统计,我国目前已有超过130多万持证的心理咨询师,但真正能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从业者不足10%,绝大多数持证者还缺少独立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王亚娜认为,出现心理问题后,首先应该到医院就诊,对病情做系统性评估,再决定治疗方案,进行药物治疗还是进行心理咨询。目前国内的心理咨询行业尚不完善,虽然有些机构拥有相关资质,但整个行业鱼龙混杂,大众很难分辨。部分用人单位内设立的心理辅导老师大多也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目前,关于抑郁症的评估有两种方式,王亚娜介绍,人们可以从SDS抑郁自我主观评量和医生客观评量两方面对病情进行评估诊断。”王亚娜说,在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情况时,人们往往意识不到是心理原因引起的。身体出现痛症去各科室求诊,但并未发现痛症原因且治疗后并无效果,这时才会被建议去做心理诊断,导致白白耽误了时间。 “身体出现痛症但又找不到原因的时候,往往会加重焦虑,致使痛症更加严重,造成恶性循环,目前关于心理健康的宣传还不到位,亟须进一步加强。”王亚娜说。 (原标题:逾八成职场女性被焦虑和抑郁困扰约6%会选择心理咨询服务,性别歧视威胁职场女性心理健康)

逾八成职场女性存在焦虑、抑郁,“性别歧视”成为威胁2019-12-28T08:58:06+08:00

稳中求进,民生工作谱新篇——2019年人社工作年终盘点

2019-12-28T08:56:15+08:00

稳中求进,民生工作谱新篇——2019年人社工作年终盘点 民生无小事,点滴总关情。今年以来,各级人社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提高站位、强化责任,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狠抓落实,确保民生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发展。 “稳”字当头 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一年来,我国就业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1-11月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79万人,预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将连续7年超过13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均低于控制目标。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人社系统从上到下狠抓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就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深化改革,形成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请国务院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就业优先政策落实情况、召开就业创业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一年来,深入实施并不断完善就业政策,推动各地落实国务院促进就业新政策,开展就业政策落实服务落地专项行动;出台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税收优惠政策,印发就业补助资金监管办法;部署各地精简证明材料优化申办程序,便利就业补贴政策享受。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启动实施青年见习计划、就业启航计划,出台毕业生就业文件,实施百日攻坚行动。召开现场会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落实就业援助制度,对就业困难人员开展“一对一”帮扶。 2019届高校毕业生目前就业水平与往年基本持平,截至11月底,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64万人,已经完成全年130万人的目标任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展翅行动”,预计全年享受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人次将超过100万人次。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要求,实际筹集资金1138亿元,为工作的扎实推进打下了良好基础。 就业创业服务持续优化。一年来,大力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梳理形成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事项清单,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标识制定,加强中国公共招聘网建设;组织开展第二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完成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前三批复评和第四批认定工作,实施大学生创业数据比对;组织开展“10+N”就业服务专项活动。 兜牢底线 民生保障稳步推进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一年来,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平稳,全民参保工作稳步推进。 截至11月底,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63亿人、2.04亿人、2.52亿人,较去年底分别增加2054万人、813万人、1500万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降低社保费率、减轻企业负担问题。人社系统积极推进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工作。目前,所有养老保险单位费率高于16%的省份都已经降到16%,预计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减费将超过4000亿元。降费政策的红利正转化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动力,实现了企业降成本、市场增活力、个人得实惠。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基金中央调剂稳妥实施,省级统筹加快推进,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重大改革政策研究取得进展。援企稳岗效应彰显。 今年以来,人社部门通过重点督促、典型示范、集中观摩等举措,推动援企稳岗政策落地落实。预计全年失业保险向100万户企业返还400亿元,受益职工达到6000万人次。工伤保险参保持续扩面。今年,“先参保、再开工”的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完善,为工伤保险持续参保扩面注入新资源、新动力。截至11月底,全国工伤保险参保单位1215万户,参保人数2.54亿人;截至9月底,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参保率达到98.38%,提前完成“十三五”扩面计划。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进一步推进。全国23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政策文件,10个省份提高了基础养老金水平。 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9月15日,国家平台门户网站正式上线运行,重点为参保人和参保单位提供跨地区、全国性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在解决群众办事的难点、痛点问题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截至目前,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超过13亿人,已覆盖超过93%的人口,累计签发电子社保卡超过8000万张。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总体平稳,投资运营有了新进展。截至9月底,已有18个省(区、市)政府与社保基金会签署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合同总金额9660亿元。部署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防控专项检查。推动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运营工作。 根治欠薪 奏响和谐劳动关系新乐章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一年来,各级人社部门紧贴形势发展变化,探索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的有效路径,确保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根治欠薪取得新进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成立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和法制保障。开展省级政府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加大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督查督办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根治欠薪夏季专项行动和冬季攻坚行动。 1-11月,人社部门共查处工资类违法案件7.8万件,为151.2万名劳动者(主要是农民工)追偿被拖欠工资等待遇143.5亿元。坚决防范劳动关系领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积极做好劳动关系形势分析研判,加强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和防范工作,加强劳动关系重大舆情监测和处置。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的指导规范和服务,指导企业依法妥善处理职工劳动关系。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指导进一步加强。开展2019年企业薪酬调查和制造业人工成本监测试点工作。指导各地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和发布工资指导线。 目前,8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做好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的贯彻落实工作。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取得新成果。人社部会同全总、企联和工商联共同开展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推荐评选,召开了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会。在全国16个省启动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巡回演讲活动。印发《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在天津滨海新区等8个地方启动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体制制度机制和方式方法创新试点。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效能显著提升。今年前三季度,各地调解仲裁机构共处理争议案件152.7万件,同比上升17.8%,涉及劳动者172.5万人,涉及金额596亿元。会同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护薪”行动全力做好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处理工作的通知》。 技能强国 技能人才培养显成效 技能人才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能强国的生力军。2019年,我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共获16金14银5铜和17个优胜奖,荣登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第一。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做出重要指示,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这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体现了党中央对技能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为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人社部门在全系统开展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活动。积极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2019年以来,人社系统纷纷出台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成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领导组织,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职业技能提升服务行动在各地迅速展开。各地都大规模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新进展。为积极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风尚,2019年先后召开了全国高技能人才座谈会和第十四届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大会,表彰奖励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300名全国技术能手。继续大力推进技工教育发展。不断加强技工院校招生工作,大力开展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截至10月底,全国技工院校实现招生137.5万人,比2018年全年增长6.9%,其中,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7.2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81%。 发挥特色 人社扶贫有力量 助力脱贫攻坚,是重大的政治责任、政治任务,也是人社部门的主责主业。2019年,人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人社扶贫工作。制定《打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攻坚战三年行动2019、2020年实施方案》。加大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工作力度。 就业扶贫增加收入。继续通过扶贫车间吸纳、返乡创业带动、有组织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渠道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增加收入。截至11月底,累计帮扶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1192万人,比去年底增加205万人。技能扶贫增强素质。积极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在全国组织技工院校开展技能扶贫千校行动。 2017年以来,516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劳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社保扶贫兜牢底线。截至10月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977万人,基本做到应保尽保。人才人事扶贫助力扶智。继续组织各类人才专家深入贫困地区参与脱贫攻坚,扎实做好新疆、西藏等地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工作。2019年,人社部认真做好山西省天镇县、安徽省金寨县两个定点扶贫县的帮扶工作,援建天镇县人社技能培训基地,支持打造“天镇保姆”劳务品牌,联系建筑企业帮助贫困村实现“户户通”等。 正行风 树新风 打造群众满意的人社服务 行风,体现的是作风、政风和党风。今年以来,人社系统继续深入推进行风建设,顺应群众期盼,打造群众满意的服务。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人社系统上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围绕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要求,认真学习,检视问题,深刻剖析,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切实解决突出问题,系统上下焕发出新的干劲热情。 清理规范显成效。人社部出台了业务全口径、辐射全系统、涵盖人社领域的42个主项、178个子项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30个省份制定公布本省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为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提供清晰指引。 减证便民添新举。全面取消社保待遇领取资格集中认证,分三批次取消126件次证明材料,在人事考试、社保经办领域18个事项中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基本实现就业失业登记、社保登记、劳动用工备案“三口合一”。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和服务,发布23项行业标准。大力压缩社保卡办卡时限。 练兵比武强队伍。全系统开展业务技能练兵比武,实现部、省、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六级经办人员练兵全覆盖,举办人社系统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邀请赛、全国赛,在全系统掀起比学赶超、争当标兵的热潮。在人员配备、能力提升、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升窗口单位服务质量。 开展人社服务标兵主题宣传活动。精准服务暖民心。从老百姓最为关注的养老保险入手,组织开展政策待遇“看得懂、算得清”系列宣传。在人社部、12333电话服务中专门设立了行风建设投诉举报专区,及时受理、核处群众反映问题。开展专项整改提升,督促各地、各单位采取厅局长走流程方式,扎实开展整改。

稳中求进,民生工作谱新篇——2019年人社工作年终盘点2019-12-28T08:56:15+08:00

河北医疗器械产业年产值约280亿元,远高于工业平均增速

2019-12-28T08:54:15+08:00

河北医疗器械产业年产值约280亿元,远高于工业平均增速 12月22日,河北省医疗器械产业供需对接交流活动在石家庄举行。记者获悉,全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增速快,近5年来年均增速20%以上,远高于全部工业平均增速。 “近年来,产业发展呈现三大特点:增长速度快,科技含量高,应用效果好。”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邵建华在会上表示,全省医疗器械和康复辅具产品正在向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延伸,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和市场认同。 目前,全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发展到1230家,年产值约280亿元。省药监局医疗器械监管处稽查专员张书在会上表示,目前全省医疗器械产业正处“蓄势待发、千企竞秀”阶段,医疗器械“河北制造”品牌正在逐步冲出河北,走向全国,奔向全球的医疗器械市场大舞台。 活动现场,石家庄亿生堂医用品有限公司、河北安社应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河北普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瀚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爱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润河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6家企业分别就民用急救包、呼吸湿化治疗仪、妇产科系列产品等合作项目进行现场签约。随后,11家企业代表作了产品推介。 据了解,此次对接交流活动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需合作的重要开端,将助力提升全省医疗器械和康复辅具产品的高端化、智能化、实用化水平,以产品应用满足医疗机构和患者需求。 (燕都融媒体记者 宗苗淼) 联系我们 热线:400-600-3376传真:010-62986653邮件:bjgb868@sina.com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9号嘉华大厦C座C602-1室.

河北医疗器械产业年产值约280亿元,远高于工业平均增速2019-12-28T08:54:15+08:00